发布日期:2025-09-19 12:02 浏览次数:次

在婚姻登记过程中,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会选择谎报结婚年龄来骗取结婚证。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,也对婚姻登记的严肃性和合法性造成了损害。下面将详细介绍谎报结婚年龄骗取结婚证的相关处理方式。
根据我国法律规定,法定结婚年龄为男性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,女性不得早于二十周岁。如果一方或双方谎报结婚年龄领取了结婚证,在发现时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,那么该婚姻在法律上是无效的。无效婚姻自始无效,双方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。例如,男方实际年龄为二十周岁,谎报为二十二周岁领取了结婚证,在被发现时仍未达到二十二周岁,此时该婚姻就属于无效婚姻。而如果在发现时双方均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,那么婚姻通常会被认定为有效。因为此时双方已经符合了结婚的实质要件,从维护婚姻关系稳定和社会秩序的角度出发,一般不再认定婚姻无效。
婚姻登记机关在发现当事人谎报结婚年龄骗取结婚证后,会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理措施。首先,婚姻登记机关有权撤销该结婚登记。这意味着结婚证将被宣布无效,婚姻关系在法律上不再存在。同时,婚姻登记机关可能会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,指出其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。此外,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,还可能会对当事人处以一定的行政处罚。比如,给予警告等处罚,以起到警示作用,防止类似违法行为的再次发生。当事人需要配合婚姻登记机关的处理,按照要求提供相关材料,接受调查和处理。
当婚姻被认定无效后,财产分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。由于无效婚姻双方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,所以在财产分割上不能按照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进行。一般来说,双方在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,由当事人协议处理;协议不成时,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。例如,在同居期间双方共同购买的房产,如果能够证明各自的出资比例,那么将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割。如果无法证明出资比例,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,如双方的经济状况、对财产的贡献等,进行合理的分割。同时,如果一方在婚姻无效过程中存在过错,如故意谎报结婚年龄,那么在财产分割时可能会适当少分。
即使婚姻被认定无效,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并不会因此而改变。对于双方所生的子女,适用《民法典》中关于父母子女的规定。子女的抚养问题需要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来确定。如果子女尚年幼,一般会优先考虑由母亲抚养。同时,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需要支付抚养费,抚养费的数额和支付方式可以由双方协商确定;协商不成的,由人民法院判决。抚养费通常包括子女的生活费、教育费、医疗费等费用。此外,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,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。在确定子女抚养问题时,要充分考虑子女的意愿和成长需求,确保子女能够健康成长。
谎报结婚年龄骗取结婚证的行为可能会涉及到一定的法律责任。从民事角度来看,可能会对另一方造成精神损害等,受损方有权要求过错方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。在刑事方面,如果这种行为情节严重,构成犯罪的,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例如,通过伪造证件等手段谎报结婚年龄骗取结婚证,可能会触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等罪名。同时,这种违法行为也会在个人信用记录等方面留下不良影响,对当事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不利后果。因此,当事人应该遵守法律规定,如实进行婚姻登记,避免因一时的错误行为而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。
谎报结婚年龄骗取结婚证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,会带来一系列的法律后果和处理问题。无论是婚姻效力的判定、行政处理、财产分割、子女抚养还是法律责任追究,都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妥善处理。当事人应该增强法律意识,尊重婚姻登记的严肃性,以合法、诚信的方式对待婚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