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8-23 17:05 浏览次数:次

在婚姻登记中,年龄是一个重要的条件。根据我国法律规定,男性结婚年龄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,女性不得早于二十周岁。然而,现实中存在一些人谎报年龄进行结婚登记的情况。那么,这种谎报年龄登记结婚的婚姻是否有效呢?这需要从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。
我国《民法典》明确规定了法定结婚年龄,这一规定有着深刻的意义。从生理角度来看,达到一定年龄后,男女双方的身体发育才相对成熟,能够更好地承担起婚姻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,以及生育和抚养子女的任务。例如,过早生育可能会对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。从心理角度而言,到了法定年龄,人们的心智相对更加成熟,能够理性地处理婚姻中的各种问题,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。此外,规定法定结婚年龄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序良俗的需要。只有符合法定年龄要求,婚姻登记机关才会予以登记,颁发结婚证,这样的婚姻才受到法律的保护。如果未达到法定年龄而谎报年龄登记结婚,显然违反了法律的这一强制性规定。
对于谎报年龄登记结婚的情况,婚姻的效力需要分情况来看。如果在登记结婚时,双方均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而谎报,并且在一方或双方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之前,有人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,那么法院通常会支持该申请,认定婚姻无效。因为在未达到法定年龄时,双方并不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,这种婚姻关系不符合法律规定。但如果在一方或双方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之后,才有人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,法院将不予支持。此时,婚姻关系自双方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时起,被视为有效。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,双方已经满足了结婚的法定条件,婚姻的瑕疵得到了补正。例如,小张和小李登记结婚时,小张20岁,小李19岁,他们谎报年龄领取了结婚证。两年后,小张22岁,小李21岁,此时即便有人申请宣告他们的婚姻无效,法院也不会支持。
当出现谎报年龄登记结婚的情况时,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。首先,如果婚姻被认定无效,那么自始无效,双方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。在财产方面,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,由当事人协议处理;协议不成时,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。例如,在同居期间购买的房产,如果双方无法协商一致,法院会考虑双方的出资情况、生活贡献等因素进行判决。在子女抚养问题上,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,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。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,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,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。此外,谎报年龄的一方可能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。婚姻登记机关有权撤销其结婚登记,收回结婚证,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。
如果发现存在谎报年龄登记结婚的情况,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来解决。首先,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反映情况,婚姻登记机关会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。如果确实存在谎报年龄的问题,婚姻登记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撤销结婚登记。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请求宣告婚姻无效。在诉讼过程中,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双方在登记结婚时未达到法定年龄。例如,可以提供身份证、出生证明等相关材料。同时,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,如前文所述,要在一方或双方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时及时提出申请。此外,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要保持理性和冷静,通过合法、合理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。
为了避免出现谎报年龄登记结婚的情况,首先,男女双方应当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,认识到婚姻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结合,更是一种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。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,不要为了一时的冲动而谎报年龄。其次,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加强审查工作,在办理结婚登记时,认真核实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和年龄情况。可以通过与公安部门等相关机构进行信息联网,确保登记信息的真实性。此外,社会也应当加强对法定结婚年龄的宣传教育,让广大群众了解法律规定的意义和重要性。学校、社区等可以开展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,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。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,才能减少谎报年龄登记结婚的现象发生,维护婚姻登记的严肃性和法律的权威性。